自杀是一种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7-28
自杀是一种病
○自杀欲念和自杀行为集中在智商比常人低和智商比常人高的人身上。城市孩子的自杀率高于城镇孩子,城镇孩子的自杀率高于农村孩子。
○造成青少年自杀的最重要因素是家庭因素。
危险信号
短短时间内,我们惊悉如下噩耗:彭州市某中学两女生手挽手从高楼跳下,抛弃了她们如鲜花般的生命;都江堰市某高校一女跳河轻生;成铁二中一14岁男孩自缢于自家的卫生间内,永远舍弃了他悲痛欲绝的父母。同时,蓉城某高校传出自杀游戏,想体验自杀滋味的大学生用一根粗绳将自己的颈部牢牢系住,并将绳子拴在手上用力拉扯,直到感觉“呼吸吃力,快不行”的时候才放开绳索。据说,有一部分大学生乐此不疲。
另外,从一些家长和教师处记者得知:现在有些孩子动辄就说“死了算了”、“不想活了”,对生命不太珍惜。
透过种种危险信号,我们感到谈论自杀这个话题迫在眉睫。
教授把脉
“自杀是一种病,是心理疾病发展到极致的反映。”华西医科大学少儿卫生教研室魏嗣群教授认为,自杀疾病有3种表现形式:自杀欲念,即产生自杀的想法;自伤,有意伤害自己的身体;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16岁左右的青少年最易“患上自杀病”,这是由社会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等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因素,而社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因素:其一,逼子成龙。父母对子女期望、要求过高,易造成子女沉重的心理负担,这种负担如果不能及时疏导、释放,子女极易产生自杀行为;其二,父母离异、家庭的不稳定也可能让青少年产生悲观厌世以致自杀的行为;其三,家庭地位的变化。比如从特别受重视忽然到不受重视,哪怕这种情况并不客观存在只是孩子的主观臆想,这种客观的或者主观的家庭地位的急剧下降也是许多青少年无法承受的。